Gear
Gear
设备
本人拍摄天文照片用到的所有设备
望远镜和赤道仪 Telescope & Mount

星特朗 8se (Celestron Nexstar 8SE)
- 光学系统:施密特-卡塞格林
- 口径:203.2 mm
- 焦距:2032 mm
- 焦比:10
- 基座:单叉臂经纬仪
- 主镜筒:铝制
- 极限星等:14
- 集光力:843x
- 视场:0.63°
- 分辨率(瑞利极限):0.69角秒
- 分辨率(杜氏极限):0.57 arc/secs (角秒)
- 主镜筒长度:431.8 mm
- 主镜筒重量:10.89 kg


锐星 76EDPH (Sharpstar 76EDPH)
- 光学系统:折射
- 口径:76 mm
- 焦距:418 mm
- 焦比:5.5
- 物镜:3片式全分离APO (其中一片为超低色散ED玻璃)
- 分辨率(杜氏极限):1.53 arc/secs (角秒)
- 主镜筒长度:332.9 mm
- 主镜筒重量:2.9 kg
锐星 76EDPH F4.5专用全幅减焦镜
- 焦比:4.5
- 成像范围: 44 mm
- 镜片数量:三片式
- 最大外径:88 mm
- 后截距:55 mm
- 总长:77 mm(含M48螺纹)
- 表面涂层:全表面多层镀膜
- 重量:0.5 kg
艾顿 iOptron CEM 25 赤道仪
- 赤道仪类型: 中式赤道仪
- 最 大 载 重: 11.4 kg (不包括重锤)
- 赤道仪本体重: 5.3 kg
- 赤 经 蜗 轮: 144齿
- 赤 纬 蜗 轮: 144齿
- 平 衡 杆: Φ20 mm

裕众 102APO (SkyRover 102 APO)
- 光学系统:折射
- 口径:102 mm
- 焦距:714 mm
- 焦比:7
- 物镜:3片式全分离APO(其中一片为超低色散ED玻璃)
- 分辨率(杜氏极限):1.14 arc/secs (角秒)
- 主镜筒长度:603 mm
- 主镜筒重量:5 kg
信达 SKYWATCHER AZ EQ6 GT 双臂赤道仪
- 赤道仪类型: 德式赤道仪
- 最 大 载 重: 20 kg (不包括重锤)
- 赤道仪本体重: 15.4 kg
- 赤 经 蜗 轮: 180齿
- 赤 纬 蜗 轮: 180齿
- 平 衡 杆: Φ25 mm

天虎 80ED (SkyRover 80ED)
- 光学系统:折射
- 口径:80 mm
- 焦距:560 mm
- 焦比:7
- 物镜:双分离镜头(其中一片为超低色散ED玻璃)
- 分辨率(杜氏极限):1.45 arc/secs (角秒)
- 主镜筒长度:421.7 mm ~ 514.2 mm
- 主镜筒重量:4 kg
艾顿 iOptron CEM 70G 赤道仪
- 赤道仪类型: 中式赤道仪
- 最 大 载 重: 31.8 kg (不包括重锤)
- 赤道仪本体重: 13.6 kg
- 赤 经 蜗 轮: 248齿
- 赤 纬 蜗 轮: 248齿
- 平 衡 杆: Φ28 mm

晶华大观 Maxvision 152mm
- 光学系统:折射
- 口径:152 mm (ERF 145mm)
- 焦距:990 mm
- 焦比:6.5
- 物镜:多层增透膜
- 分辨率(杜氏极限):0.79 arc/secs (角秒)
- 主镜筒长度:1070 mm
- 主镜筒重量:8.96 kg
艾顿 iOptron GEM 45 赤道仪
- 赤道仪类型: 德式赤道仪
- 最 大 载 重: 20 kg (不包括重锤)
- 赤道仪本体重: 7.2 kg
- 赤 经 蜗 轮: 216齿
- 赤 纬 蜗 轮: 216齿
- 平 衡 杆: Φ28 mm


星特朗 C11 Edge HD (Celestron C11 Edge HD)
- 光学系统:施密特-卡塞格林
- 口径:279 mm
- 焦距:2800 mm
- 焦比:10.04
- 主镜筒:铝制
- 极限星等:14.7
- 集光力:1593x
- 视场:0.71°
- 分辨率(瑞利极限):0.5 arc/secs (角秒)
- 分辨率(杜氏极限):0.42 arc/secs (角秒)
- 主镜筒长度:609.6 mm
- 主镜筒重量:12.4 kg









高桥 Takahashi FSQ-106EDX4
- 光学系统:Petzval 四联体带 ED 玻璃
- 口径:106 mm
- 焦距:530 mm
- 焦比:5
- 主镜:高质量空气间隔的四联体。4个镜头/4组。2个S-FPL53 ED镜头
- 主镜筒:铝制
- 极限星等:11.9
- 集光力:229x
- 视场:0.71°
- 分辨率(杜氏极限):1.09 arc/secs (角秒)
- 主镜筒长度:580 mm ~ 675 mm
- 主镜筒重量:7 kg










星特朗 C14 Edge HD (Celestron C14 Edge HD)
- 光学系统:施密特-卡塞格林
- 口径:355.5 mm
- 焦距:3910 mm
- 焦比:11
- 主镜筒:铝制
- 极限星等:15.3
- 集光力:2581x
- 视场:0.51°
- 分辨率(瑞利极限):0.39 arc/secs (角秒)
- 分辨率(杜氏极限):0.33 arc/secs (角秒)
- 主镜筒长度:787 mm
- 主镜筒重量:21 kg
CCD/CMOS 相机
Name | Resolution | Size | Pixel Size | ADC | QE | FPS | Read Noise | Full Well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ASI120MM-S | 1280 * 960 | 1/3" (4.8 * 3.6 mm) | 3.75µm | 12bit | 75% | 60 | 4.0e | 13000e |
ASI174MM | 1936 * 1216 | 1/1.2"(11.3 * 7.1 mm) | 5.86µm | 12bit | 77% | 164 | 3.5e | 32000e |
ASI178MC | 3096 * 2080 | 1/1.8"(7.4 * 5.0 mm) | 2.4µm | 14bit | 81% | 60 | 1.4e | 15000e |
ASI224MC | 1304 * 976 | 1/3" (4.9 * 3.7 mm) | 3.75µm | 12bit | 75%-80% | 150 | 0.8e | 19200e |
ASI462MC | 1936 * 1096 | 1/2.8″(5.6 * 3.2 mm) | 2.9µm | 12bit | TBD | 136 | 0.5e-2.6e | 12000e |
ASI174MM Mini | 1936 * 1216 | 1/1.2″(11.3 * 7.1 mm) | 5.86μm | 12bit | 77% | 18.4 | 3.5e | 32400e |
ASI1600MM-P | 4656 * 3520 | 4/3"(17.7 * 13.4mm) | 3.8μm | 12bit | 60% | 23 | 1.2e | 20000e |
ASI6200MM Pro | 9576 * 6388 | 36mm * 24mm | 3.76μm | 16bit | 91% | 2 | 1.2e - 3.5e | 51400e |
Apollo-M IMX432 | 1608 * 1104 | 1.1” (14.5 * 9.9 mm) | 9µm | 12bit | TBD | 126 | 2.6e | 25000e |
Mars-M IMX290 | 1944 * 1096 | 1/2.8″(5.6 * 3.2 mm) | 2.9µm | 12bit | 80% | 136 | 0.98e | 14700e |
QHY5III178M | 3072 * 2048 | 1/1.8"(7.4 * 5.0 mm) | 2.4µm | 14bit | 50 | 0.7e-2.1e | 15000e | |
Saturn-M SQR (IMX533) | 3008*3008 | 1" (11.31 * 11.31 mm) | 3.76µm | 14bit | 91% | 43 | 4.46-1e | 73000e |
QHY5III200M | 1920 * 1080 | 1/1.8"(7.4 * 5.0 mm) | 4µm | 12bit | 95 | 0.75e-3e | 8000e | |
QHY5III585C | 3856 * 2180 | 1/1.2″(11.2 * 6.3 mm) | 2.9µm | 12bit | 41.5 | 0.77-8e | 52000e | |
QHY5III568C | 2472 * 2064 | 1/1.8" | 2.74µm | 12bit | 115.6 | 1.5-2.3e | 8800e | |
QHY5III568M | 2472 * 2064 | 1/1.8" | 2.74µm | 12bit | 115.6 | 1.5-2.3e | 8800e | |
ASI462MM | 1936 * 1096 | 1/2.8″(5.6 * 3.2 mm) | 2.9µm | 12bit | 89% | 136 | 0.47-2.46e | 11200e |
ASI664MC | 2704 * 1536 | 1/1.8"(7.8 * 4.5 mm) | 2.9µm | 12bit | 91% | 95 | 0.46e | 36500e |
滤镜 Filter
波长
Astronomik Proplanet 1.25'' IR642 BP红外通过行星月面摄影滤镜



“ BP”是“带通”的缩写:该滤光片在642nm处通过,然后在842nm处截止,与其他两个ProPlanet滤光片相比,它可以阻挡长波红外光。
- 曝光时间短
- 有效减少空气湍流(见)
- 红色区域对比度增加
- 阻挡长波红外,无重影和最佳清晰度
宇隆1.25寸IR685nm红外滤镜


IR 685滤镜,是一款吸收型的滤镜,滤镜使670nm之前的光线吸收,针对月面行星摄影,能够有效的改善大气抖动的影响,越靠近红外,环境光和大气的干扰相对就会减弱,除了月面拍摄之外,还可以用于其他行星的拍摄。
ANTLIA 1.25英寸 U-VENUS 金星滤镜


紫外金星滤镜Venus U filter,以紫外波段,带宽约60nm的,产品不同于普通的紫外产品为天文专门开发,其设计的是依据金星外围含有的紫外波段的细节,通过干涉镀膜的方式,针对金星的成像波段,重点加强,设计合理的波长带宽,太窄会成像太暗,拍不出目标,太宽会导致图像没有层次,产品特有的高截止率让成像上杂光更小。滤镜阻隔了400nm以后的光的干扰,这可以更好的呈现行星的紫外细节,提高了对比度。
ANTLIA 1.25英寸 IR850nm 红外滤镜

我们的正常光谱/视觉带宽是 400 到 700nm。这种吸收式滤光片突出了 850nm 和高达 1050nm 的带宽。这种超越深红色的区域超过了可见光的边缘,完全处于红外线范围内(ISO = NIR – 红外线细分“近红外线”)。LED 灯在该范围内几乎不存在。
在长波长光谱范围内,大气湍流(视觉)对清晰度的影响要小得多。越接近红外波段,行星图像受大气波前畸变(视觉)的干扰就越小,从而产生最清晰和最高对比度的图像。月球、火星、木星、土星、海王星、天王星和太阳上的黑暗结构变得更加清晰。 红外滤光片最适用于行星/太阳系成像。

DayStar Quark太阳滤镜色球版

天文学家发现太阳会发射连续光谱,由于色球光谱中波长为6562.8埃(Å)的氢线 H-α 在亮度上占绝对优势,所以只要锁定Ha谱线就可以让观测太阳色球层和日珥变成可能。
H-α谱线,在天文学和物理学上是氢的一条具体可见的红色发射谱线,波长为6562.8Å,也就是656.281纳米。
天文学家找到了突破口,新的问题也伴随而来。如何让太阳光的H-α波段通过,而阻隔其他所有的其他波段光线呢?
聪明的人类经过一番尝试,发明了H-α窄带滤镜,这种专门观测太阳日珥的滤镜。简单说,H-α窄带滤镜就是一种过滤器,它可以阻挡其他所有波长的光线(包括可见光和红外线、紫外线),唯独只让656.28纳米这种波长的红光通过。
与深空用的H-α窄带滤镜相比,太阳H-α窄带滤镜的带宽更窄。深空H-α滤镜带宽通常在7nm左右,有些高级的可以做到3nm。但太阳H-α窄带需要在1Å以内,1Å也就是0.1纳米,甚至0.3Å。整整高了一百倍。
Astrodon LRGB Gen2 E-Series Tru-Balance Filter Sets


自动ADC大气色差修正器


当来自宇宙深处的光线,以精细的角度切入我们的大气层时,会经历一个神奇的现象——大气色散。这并不是简单的折射,而是一个将光线精细地重塑并导向更陡峭路径的复杂过程。其结果,便是我们在天空中观察到的星体,仿佛站在了比其实际位置更高的“舞台”上。
这一现象中,一个令人着迷的细节是:天体在天空中的位置越低,它经历的折射就越强烈。以太阳为例,在日落时分,其图像因折射而“抬高”了超过0.5°,这比我们通常认为的一个太阳直径还要大。
但大气层的“魔法”远不止于此。它不仅会根据天体的高度来施展不同的折射技巧,更会对光线的各种波长进行差异化的“操控”。换句话说,折射的效果还会随着光的颜色而变化。
这一复杂而精确的大气舞蹈,不仅展示了自然界的奇妙,也为我们揭示了光与大气之间深层次的互动关系。
这种大气弥散现象将任何点源(如恒星)的光线传播到垂直光谱中,物体在天空中的位置越低,光谱就越长。
大气修正滤镜(Atmospheric Dispersion Corrector,简称ADC)是一种用于天文望远镜的光学元件,其主要功能是修正因大气折射而引起的星光色散现象。ADC通过引入与大气折射相反的色散,对望远镜接收到的星光进行修正,从而消除或减小大气折射对观测结果的影响。
ADC通常由两组或多组透镜组成,这些透镜经过精心设计,以产生与大气折射相反的色散效果。通过调整ADC中透镜的位置或角度,可以实现对不同高度和方向的星光的修正。